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的方法及应用。2017年-2018年加入美国西北大学进行硬X射线扫描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的研究工作,2018年-2022年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先后从事博士后和助理物理学家的工作,研究内容为X射线高通量高分辨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及应用、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成像方法。2022年9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从事同步辐射及自由电子激光X射线相干衍射成像技术发展及应用。
201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物理与天文学系,获哲学博士(物理学)学位,并赴美国密歇根大学Randall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入职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江玉海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激光-原子分子相互作用、计算物理化学、冷原子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2016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博连读,期间主要从事于同步辐射光束线的建设和运行,并利用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凝聚态物理材料进行电子结构的研究,于202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继续博士后研究。
助理研究员。201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原子分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物理理论研究。2020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刘小井课题组。目前任职于自由电子激光原子分子实验站相关课题组,主要从事原子分子与超强超短光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学理论及实验研究工作。
博士后,202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气相分子离子光电子能谱。2022年06入职上海科技大学,目前研究方向为:基于高次谐波的阿秒瞬态吸收光谱以及基于自由电子激光的超快X射线光谱学研究。
2017年于安徽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2年于上海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氧气分子的共振俄歇效应以及复合速度成像谱仪的研制。2022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刘小井老师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强场诱导产生空气激光的研究以及电子、离子能谱仪的设计工作。
2018年于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内容为非贵金属模型表面的C1分子定向转化机理研究。2023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刘志教授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电极/聚电解质”界面电化学的研究工作
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黑色素和铁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博士毕业后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站期间研究方向为基于肝脏微环境仿生构建肝小叶模型及其应用。2022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主要职责是利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与同步辐射等光子大科学装置平台,开展生命科学与光子科学前沿交叉研究探索。
2022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方向为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系统仿真及安全分析。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重大专项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子课题五:CAP1400一体化严重事故模拟机研发,为主要完成人及核心开发人员,主要研究自主化严重事故模型开发以及设计基准事故向严重事故耦合过渡问题。现加入万唯实课题组,从事钍基熔盐堆(TMSR)热工水力问题研究。
2015年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低能离子辐照的半导体表面改性和光电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2021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刘志教授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全固态金属-空气电池的研究工作。
2021年博士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利用X射线谱学技术研究催化剂工作机理,着重于金属团簇/氧化物界面催化特性的动态原位研究。
2024年于上海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内容为面向生物样品的同步辐射X射线高精度三维成像。2024年7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江怀东教授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同步辐射纳米CT和自由电子激光(XFEL)的三维高精度成像方法学研究。
2024年于上海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深度参与“活细胞“生物成像实验站的建设、调试与运行工作。目前主要从事XFEL中成像方法的探索,以及相干衍射成像在生物与材料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