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202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离子动量成像,利用复合速度成像谱仪进行气相分子光解实验。2024年7月入职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目前主要工作是利用飞秒激光-自由电子激光泵浦探测研究原子分子光化学反应过程的时间演化,承担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复合速度成像实验站的运行任务,参与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复合磁瓶谱仪的设计与建设等工作。
2019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原子分子物理 博士学位;
2019年-2023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工程师;
2024年 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研究方向:1)新型冷原子反应显微成像方法学;2)原分谱学实验和诊断技术在大科学装置的应用;3)飞秒强场物理。
目前主要从事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束线站AMO实验站建设。
高级工程师,2009年获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光电系信息工程学士学位,保送至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空间激光实验室,2012年获光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加入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任系统工程师,受原NI DSP部门经理、华人首位CLA架构师(Certified LabVIEW Architect) 培训和领导,为客户提供非标仪器系统集成开发服务。至2024年初,公司被外商(美资控股)合并之际,谢绝了加入新公司,转投上海科技大学,为原雇主有始有终地服务了近1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FPGA的异构加速算法开发,基于模块化板卡的非标仪器系统集成,以及基于多相滤波器组的RF宽带数字信道化接收机。
熟悉基于NI FPGA异构平台(如FlexRIO、cRIO、USRP等)的算法仿真和原型开发,有200Mhz以上单周期循环内算法优化经验。有基于Model-Based Design方法,移植NI平台算法原型到其他Xilinx FPGA硬件平台来降低成本用于量产的经验,并有进一步移植固件到复旦微等国产芯片的实施经验。熟悉DDS、DDC/DUC、FIR、FFT等在RF领域的应用;熟悉基于XDMA 的PCIe高速传输技术。有产品管理和组织团队进行小规模量产和测试的经历。
(广电总局)信道化监测接收机,基于XC7K325T芯片集成256通道AM和32通道FM解调。相关产品被部署在广电国内各地方台站、边境站以及海外台站中服役,产值数千万。
(合肥工业大学)无线通信信道模拟与监测分析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7000万)。参与了聚星仪器承担的子课题5中部分关键部件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工作。
(上海华魏光纤)基于φ-OT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测振仪,应用于南水北调水道沿岸、中石油管线等的侵入监测。
(上海技物所)推帚式成像光谱仪,国内首个超200个光谱波段的地面图像遥感系统,涉及多相机同步采集和高光谱数据处理。
(上海光机所)193nm激光器光谱测量和波长控制装置,国产光刻机用紫外光源研发实验配套。
(上海微系统所)超导器件电学特性测量装置,含FPGA高速闭环控制和卡间通讯。
高级工程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给排水、暖通及消防设计工作。2024年8月加入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主要从事束线站总体公用设施系统建设工作。
副研究员,201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X射线自由电子激超快成像新方法、新技术与新仪器研制。2016年至2023年先后学习、工作于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参与美国直线相干光源(LCLS)相干X射线(CXI)和大分子晶体学( MFX)实验站的调试、合作研究与运行;参与瑞士自由电子激光SwissFEL原子分子和光学(Maloja)实验站的建设、调试与运行。2023年1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大科学中心,任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单分子/单颗粒相干衍射实验站负责人。主要从事超快X射线衍射与成像、晶体学,阿秒X射线成像新方法,多元样品传输系统研制及面向海量数据的AI智能化数据处理等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并担任Physical Review Letters/A/B/E,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等知名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瑞士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 (MSCA COFUND) ,任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Fellow(2019-2021),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24)。
助理研究员,202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微结构调控制备和物性研究。2024年10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参与硬X射线高分辨共振散射实验站(HSS)的建设工作。
wund@shanghaitech.edu.cn
副研究员,2009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5年1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5年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在免疫化学所做博士后。2017年8月至2024年10月,在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James Rothman组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聚焦细胞内高尔基体相关的囊泡运输机制研究。2024年11月,加入大科学中心,负责软线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实验站的运行。
Xihua Yue, yuexh@shanghaitech.edu.cn, 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2005.9-2009.7, B.S. from Jilin University. 2009.9-2015.1, Ph.D. from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1-2017.7, Postdoc in SIAIS of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2017.8-2024.10, Research Assistant/Associate Professor in SLST,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Golgi-related membrane trafficking process wthin the cell. In November 2024, he joined the CTS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run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fluorescent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e endstation.
助理研究员,2017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物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和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研究。目前任职于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实验辅助分总体激光辅助系统,负责超快光学激光的激光传输任务建设。
In 2017, She earned his Ph.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Shanghai University, with a primary research focus on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and time-resolved terahertz spectroscopy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She is currently employed at the Hard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 Project, where she works in the experimental auxiliary division, specifically on the laser auxiliary system. Her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of laser transmission tasks for ultrafast optical lasers.
博士后,2025年博士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基于同步辐射AP-XPS/XAS的动态表征方法学的发展和原位池的设计研发,期间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电极/聚电解质”界面电催化的原位谱学研究”等。目前主要从事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束线站总体物质电子结构实验站(SES)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及超快动态APXPS方法学的研究。
副研究员,于2014年和2017年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分别获得核工业硕士学位、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X射线谱学研究和大科学装置建设。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基于in-situ ARPES开展强关联氧化物的物性调控研究。2020年6月-2021年10月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景PET-CT的辐照剂量学和图像重建研究。2021年11月-2025年4月在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现:深圳先进光源研究院)开展时间分辨RIXS装置设计及光学研究。2025年4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学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团队,从事X射线光谱仪的自动化设计和控制以及X射线相关的技术研究。
Feng Jiatai, Associate Researcher Feng Jiatai, Associate Researcher
Associate Researcher. He earn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Nuclear Engineering in 2014 and his Ph.D. i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2017 from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Sorbonne University) in France.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X-ray spectroscopy (e.g., XAS and RIX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facilities.
From February 2018 to May 2020, he conducted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th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here he investigated the regul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oxides using in-situ ARPES.
From June 2020 to October 2021, he worked at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in Shanghai, researching radiation dosimetry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for total-body PET-CT with a 2-meter field-of-view.
From November 2021 to April 2025, he was involved in the optical design of time-resolved RIXS instrument at the Shenzhe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Light Source (formerl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Science Facilities).
In April 2025, he joined the Hard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 team at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where he is currently engaged in the automated design and control of X-ray spectrometers, as well as X-ray technology research.
博士后,2025年博士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博士期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超强激光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超短脉冲激光驱动晶体光整流产生强场太赫兹波及其应用研究。2025年6月,加入大科学中心,参与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激光辅助系统的建设等工作。
Postdoctoral. I graduated with a doctoral degree in Optical Engineering from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25. During my doctoral studies, I was jointly trained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ltra-intense Las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y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generation of high-field terahertz waves based on ultrashort pulse laser-driven crystal optical rect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June of 2025, I joined the Center for Transformative Science at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ser-assisted system for Shanghai High repetitioN rate XFEL and Extreme light facility (SHINE) and other related work.